刊名:中学生物教学
主办:陕西师范大学
主管: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
ISSN:1005-2259
CN:61-1256/G4
语言:中文
周期:旬刊
影响因子:0.3067416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期刊分类:基础教育
期刊热词:
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_教学研究
学生们却说:老师,您近视眼,没看清楚可以理解。关键是她太聪明,做题太快了,您又太敬业。
这就是我们善解人意血气方刚的学子们,他们用大海一般的胸襟,包容我们,激励我们,爱戴着我们。这份情,惊艳了我们的时光,温柔了我们的岁月。
06
Y班主任半夜突然醒了,匆忙穿衣就望外跑,口里喊着:坏了,起来晚了,耽误上早操了。然后就急乎乎的跑出去了。过了一会,又回家了,说是去操场没发现学生,心思学生跑完操了,紧张坏了。去门卫那里,才知道时间是晚上一点钟。
原来他是在梦中听见了铃声,误以为是天亮了。
这就是班主任,工作至上,学生至上。他们心里装的全是学生,唯独没有自己,没有家庭。
(92级2班)
课空,有时学生也疯狂。个子不高、脾气温和的徐云端校长习惯巡视教学楼。偶尔发现蹦跳打闹弄出咕咚声音来的学生,他总是提高嗓门:你们真能啊!真是驴屎豆子钻天,能的像个豆似地。走廊里的灰溜溜跑回教室,教室里的顿时鸦雀无声。
后来这句话成了全校师生调侃逗乐的经典语句,就像我们在五莲一中苦读时于季忠校长的名言一样:不好好学习,还不如回家好好拉屎当肥料。一天一泡,还能积攒好多肥料呢。
成长需要赞美的语言,也需要批评的雨露。粗鲁的语言,父母的心。
07
叩官中学93级的Z同学,属于计划外学生。入学分数低,基础差,刚到学校也想着好好学。上了一阶段后,一直跟不上,就辍学回家了。
小时母亲病故,老父亲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。缴费后又辍学,这对老父亲来说难以接受,就打了他两鞋底,然后就每天带他去地里干活,挑大粪、刨地、收种庄稼。苦力活使他累瘫在地,最后一个劲求着父亲让他上学。看见儿子意志坚定,老父亲就把儿子送回了学校。
遭受过挫折的Z同学,重新回到了明窗净几的教室,开始没白没黑奋力拼搏。他把别人玩耍的时间用来查漏补缺,高一下学期他的成绩上了一个大台阶。高二期末,进入了班级第一名。
因为他的家庭特殊,成绩变化大,励志故事感人,学校掀起了向他学习的热潮,就像向雷锋同志学习一样激励人心,这更加激起了他刻苦学习的热情和斗志。高考他获得文科全县前三名,以优秀的成绩被山师大录取,后来成了一名优秀的新闻人。
(93级1班)
他的成功,再一次向世人证明了:只有不想学的学生,没有学不好的学生。学习有动力,日月换新天。
你自己不倒,别人推都推不倒,你自己不想站起来,被人扶也扶不起。
08
一年一度的高考庆功宴上,我们带着女儿去就餐。孙局长逐桌敬酒,看见小孩子们,总是说:欢迎小老师。
这小老师,也不是徒有虚名。那时没有机器,试卷都是人工批阅,我们都是把一张答题卡上的正确答案,用香烧出一个个圆圈,覆盖在学生答题卡上边,然后划出正确的答案,再数,然后算出分数。课外活动时间,放学后的孩子们去办公室帮着爸妈批阅答题卡,而爸妈则把更多精力放在研究学生错题分析、有针对性讲解上。
高考会后,碰见其他学校的老师,他们总是笑着说:你们叩官中学的老师们,要拿着麻袋来装奖金啊。
叩官中学,有口皆碑。人才辈出,各领风骚。
(94级1班)
09
几年前,得知五莲一中任教的刘祥友老师患了重病,曾经和他在叩官中学工作过的老师们,自发相约,一起去他家探望,送钱送物,千叮万嘱,万般牵挂。
韩嘉安老师,当时在学校当门卫。有一次,天下着雨,他戴着苇笠,披着蓑衣,给几家有孩子的住户送自己家种的鲜玉米。望着他离去的背影,暖流,瞬间在心底泉涌。
叩官中学大院,不仅是婚后职工的家,也是单身青年或者家在外地教师的“避风湾”,家家户户的菜香和电视,冲淡了他们思家或者孤单的心绪。(阅读我写的《那些年,乡镇爱喝转圈酒》)。
刘兆柏老师脾气好,同事都愿意跟他开玩笑,有一次趁他去伙房打饭时,把他的半瓶酒喝了,给他换上水。他回来喝酒的时候感觉不对,边喝边说:“不是个滋味?”后来老师们调侃:刘兆柏喝那酒——不是滋味!
叩官中学大院的孩子们,都是“散养”的娃,家家户户,都是孩子们歇息的港湾,家长尽管忙碌,有老人的家就是“托管中心”。
文章来源:《中学生物教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zxswjx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918/773.html
中学生物教学投稿 | 中学生物教学编辑部| 中学生物教学版面费 | 中学生物教学论文发表 | 中学生物教学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学生物教学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